本院概况
我院自1985年正式成立,如今20多年过去了, 20世纪70年代起,西藏陆续筹备组建了一批社科研究及藏学研究机构,其中,西藏社会科学院的筹建成立是西藏社科事业发展道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她使自治区第一... 详情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
时间:2020-07-06 10:10:00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简称《纲要》),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一个持续推进、常学常新、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纲要》共21章(包括绪论,十九章正文,结语)、99目、200条,近15万字,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
理论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新发展,更加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
《纲要》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两个定位,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进和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承这两个维度,来定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时代价值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承传播者是交替转移的。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地担起了传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神圣职责,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实践,是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丰厚土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意义,本身就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在于其独特价值,提供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体现独特文明特征,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宣示表明,中国要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苏联模式,不在苏联后面亦步亦趋,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宣示还表明,对外开放并不是要走西化的道路,做西方的附庸,受西方的同化,而是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40多年的道路,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要看到,从独特价值向共同价值、从特殊性向普遍性、从民族意义向世界意义转变,是一种内在趋势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普遍意义,正因为其提供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思想,这些思想超越了民族和国家,走向世界各国、走进人类社会,成为人类思想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历史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中,正是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纲要》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邓小平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处在今后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论断,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党的历史方位”这一新概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把对我国历史方位及其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从历史方位方面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在于对这一新时代作出了明确界定,指出这一新时代就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在于揭示了新时代或新的历史方位的本质内涵,即这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方位,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作出了全面阐释。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密切,当代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影响不断加大、形象不断提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就要有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战略视野。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纵观世界百年风云变幻、洞察当今世界深层脉络,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得出的科学结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从国情看,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接续不断、矢志不渝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两个大局”不仅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而且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可以说,“两个大局”的交汇这一独特而壮观的景象,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宏观、最为根本、最为深远的时代背景,构成了这一思想独特而深刻的时代内涵,凸显了这一思想新的历史和时代高度。
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清醒地看到我们党将面临着新的执政考验,面临着“不拿枪的敌人”的威胁,由此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意味深长地比作这是“进京赶考”。70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长期执政,经受住了执政考验,赶考合格。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也在经受着各种考验、面对着各种危险,集中体现为“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实质上就是长期执政带来的考验和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从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看,新时代的基本根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本根据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的解答,都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都是着眼于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在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践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并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和拓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纲要》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是“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这一主题具体表述为重大时代课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并回答的首要的根本问题,由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提出并回答的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提出并回答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具体化和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出并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和拓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展开和构建为一个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在更为宏观的视野、更为根本的问题上全面展开的,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纲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将这一理论成果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表明这一思想不是仅仅从某个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发,以此作为理论的基石、标识和名称,而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和全局出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一理论的方位、基石和标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可以从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全国党代会及中央全会的主题中得到证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发展的新阶段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门部署全面从严治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锻造坚强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大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制定了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修改,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这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理论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新发展,更加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
《纲要》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两个定位,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进和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承这两个维度,来定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时代价值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承传播者是交替转移的。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地担起了传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神圣职责,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实践,是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丰厚土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意义,本身就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在于其独特价值,提供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体现独特文明特征,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宣示表明,中国要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苏联模式,不在苏联后面亦步亦趋,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宣示还表明,对外开放并不是要走西化的道路,做西方的附庸,受西方的同化,而是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40多年的道路,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要看到,从独特价值向共同价值、从特殊性向普遍性、从民族意义向世界意义转变,是一种内在趋势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普遍意义,正因为其提供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思想,这些思想超越了民族和国家,走向世界各国、走进人类社会,成为人类思想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历史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中,正是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纲要》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邓小平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处在今后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论断,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党的历史方位”这一新概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把对我国历史方位及其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从历史方位方面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在于对这一新时代作出了明确界定,指出这一新时代就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在于揭示了新时代或新的历史方位的本质内涵,即这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方位,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作出了全面阐释。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密切,当代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影响不断加大、形象不断提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就要有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战略视野。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纵观世界百年风云变幻、洞察当今世界深层脉络,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得出的科学结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从国情看,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接续不断、矢志不渝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两个大局”不仅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而且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可以说,“两个大局”的交汇这一独特而壮观的景象,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宏观、最为根本、最为深远的时代背景,构成了这一思想独特而深刻的时代内涵,凸显了这一思想新的历史和时代高度。
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清醒地看到我们党将面临着新的执政考验,面临着“不拿枪的敌人”的威胁,由此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意味深长地比作这是“进京赶考”。70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长期执政,经受住了执政考验,赶考合格。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也在经受着各种考验、面对着各种危险,集中体现为“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实质上就是长期执政带来的考验和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从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看,新时代的基本根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本根据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的解答,都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都是着眼于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在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践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并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和拓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纲要》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是“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这一主题具体表述为重大时代课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并回答的首要的根本问题,由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提出并回答的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提出并回答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具体化和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出并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和拓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展开和构建为一个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在更为宏观的视野、更为根本的问题上全面展开的,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纲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将这一理论成果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表明这一思想不是仅仅从某个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发,以此作为理论的基石、标识和名称,而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和全局出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一理论的方位、基石和标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可以从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全国党代会及中央全会的主题中得到证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发展的新阶段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门部署全面从严治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锻造坚强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大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制定了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修改,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这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